探索世界,需要几步?

时间:2023-12-25 03:03:47编辑:小潇

前段时间,我们发起了第三届“译林赏云大赛”,向广大云彩收集者征集心中最美的那朵云。

收到的中,许多朋友都表达了没时间(以及没钱)出门亲近大自然的苦闷心情。

不用心疼干瘪的钱包,其实,在家也可以感受自然的神奇力量。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拿起抹布擦掉厨房台面上的一摊水时,太平洋深处的洋流正用着同样的方式向前奔腾。

没想到吧,你家厨房里,竟然藏着太平洋

人类学家洛伦·艾斯利曾说:“倘若世上真有魔法,它一定隐藏在水中。”

或许,我们需要一位导师,为我们破解水的密码,感受这个百变的自然精灵。

在独自经水陆两空横跨大西洋、走遍世界五大洲之后,特里斯坦·古利,这位深爱自然的探险家总结自己“行走江湖”的经验,通过这本《水的密码》,带领我们踏上一趟趣味无穷的探索之旅。

你无须为水文学理论知识的匮乏感到担心,一点好奇心、觉察力,以及整理线索的意愿,足以让你探索世界。

旅程,从厨房开始

接一杯水,在厨房的操作台上倒几滴。弯下身,让自己的视线与液滴平行。

你是否看到水自发地形成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假如倒得够多,有一些水会流下去,但还有一些会留在台面上。

现在,台面上留下了一些向上凸起的小水塘,而不是完全变得平坦且全部流走。

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相互依附,从而使水拥有了“黏性”(stickiness)。因此,我们才会用抹布,而不是拖把处理台面上的水渍。

数百年前,痴迷于水的达·芬奇也曾仔细地观察过它的“黏性”。

无穷的好奇心与观察力一直被认为是达·芬奇成功的原因

图片来源:Pixabay

他注意到,一小滴水并不总是迅速地从树枝底端滴落在地。当水滴大到要落下来时,它总是受到一些阻力。他在1508年前后曾记录到,水滴在最终落下之前,会拉伸成细长的形状,当太细而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时,它才会坠落在地。

叶尖的水滴

图片来源:Pixabay

而在千里之外的大洋上,风吹动了表面的海水,水分子的“黏性”使表面的水拉着自己的同类一起运动,深至海下大约100米的地方都会被带动——这便是洋流

在池塘里看见太平洋

1773年,詹姆斯·库克船长在驶近太平洋上一片海难频发、被水手们称为“危险群岛”的凶险海域时,将精神提高到了最高警戒状态。

库克看不到群岛或者散布在周围的暗礁,但他能感觉到它们就在附近。他注意到本该从南边传来的涌浪,在此刻明显的缺席了。于是,他判断群岛一定在他的南方,并为他挡住了那些波浪。

一旦这些波浪重新出现,库克便放松了一些,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定已经驶过了危险水域。

库克船长与他的

探索之路

库克船长并没有神奇的第六感,他不过是在感受海水的变化,并注意到海水不同寻常的平静。

而当我们看向家门口的池塘,收获“上帝视角”时,我们同样可以获得库克船长的能力。

风吹过池面引起阵阵涟漪,在石块周围造成一片截然不同的水面。我们不妨将池塘中的石块幻化成太平洋中的岛屿,一张太平洋上的“涌浪地图”就此展现在你的眼前。

池塘中的涟漪图案依照严格的物理定律与石块的位置相关联。几个世纪以来,太平洋的航海家们正是利用这种对水纹图案的观察与感知,来为自己指引目标岛屿的方向。

最为重要的是,水在所有岛屿的周围都遵循着相同的定律,即便这些岛屿相隔甚远,面积天差地别,哪怕这座岛屿不过是家门口一片池塘中的一块脚踏石,也是如此。

小沙岛与睡莲周围的涟漪地图

收获私人探索体验

千百年来,无数先贤圣哲也曾和我们一样,在看向水面时思考那些寻常却又让人费解的问题。

为什么白天粼粼的水面,傍晚却只看见一道光?

湖里游动的小鱼,如何做到瞬间消失?

浪花啊,为什么是一朵朵?

这些奇妙现象曾无数次激起我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却没有人告诉我们答案。

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在现代世界里,我们为什么还要花时间注意这些东西?

事实上,当我们重新挖掘自我,用那根深蒂固、能让我们挺过焦虑生活的能力观察世界时,我们在片刻内所怀有的那种兴奋之情,便是它们给予我们的唯一的回报。

天际线

水的密码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一本从池塘里看见太平洋的

奇妙指南

一趟趣味无穷的

探索之旅

37幅内文插图,幅全彩照片

关于水,你想知道的,都在这本书里

作者:[英]特里斯坦·古利

译者:许丹

丛书名:天际线

定价:88.00元

译林出版社 2019年9月出版

带上“天际线”,去探索身边的美好

《杂草的故事》

《云彩收集者手册》

《明亮的泥土》

《鸟类的天赋》

愿你享受这段探索之旅

除标注外,图片均为书中插图

文字内容整理自《水的密码》

书影摄制 | 舒漫,耳冉

本期编辑 | Magnolia

上一篇: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让他们自主探索世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