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清风和快乐
组成美好季节!
挥别三月
在明媚春光中
与四月继续相伴前行吧
↓本期精彩看这里↓
考古发掘围观古蜀文化
全民网课记录难忘时光
趣味美育体验变废为宝
清明时节了解民俗文化
考古新发现
三星堆
时隔35年,三星堆的发掘再次震惊世人。
伴随三星堆考古遗址的新发现,我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巴蜀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从历史课本中,我们就可以窥见三星堆文明的冰山一角。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副鼻梁高挺,眉目纵深的青铜面具了。
印象中,我们见过的各种文物,都是端庄大气、造型精致的。
而三星堆却跳脱出了我们的想象之外,各种神奇的大鼻子、大嘴巴等抽象造型排排坐,让人惊叹不已。
古人“脑洞大开”起来,也真是不得了!
有人说:这面具的五官,也太像电影里的外星人了吧?
这个想法,与很多考古圈外的群众不谋而合。
于是,考古“江湖”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猜测:三星堆,会不会是外星文明的产物?
这时候,就需要科学大牛们出场发言了。
虽然这种猜测很有科幻小说风格,但放在考古学上,纯属无稽之谈。
这些造型奇特的文物,实实在在都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
三星堆的发掘,对于研究巴蜀历史的社会体系、神学、祭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这么多考古项目中,三星堆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其中一个原因也正是因为它的“土豪”。
据现场专家介绍,三星堆的37次考古,仅仅发掘了整个遗址的千分之二,是真正的冰山一角。
我们一直以为,古人所使用的的青铜器就是发掘出来的样子,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
青铜,其实是以铜、锡等金属为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冶铸出来的合金。
刚制作出来的时候,青铜器可都是金光闪闪的!
有学者考证,汉以前的文献中所说的“金”,往往也是指青铜。
后来,这些器物被埋在土中,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生锈后才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所有青铜器排列在一起,发出金灿灿的光芒,与象牙、玉器,交相辉映,那该有多么壮观啊!
除了青铜器,三星堆还有很多未知的秘密等待人们前去探索。
古老而雄奇的巴蜀文明,也一定有更多惊喜在等待着大家。
小绿叶也为大家整理好了三星堆的科普作品,欢迎在育人影视平台收看哦!
网课体验报告
节目时长:8分钟
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沐浴清晨的阳光,在朗朗读书声中,我们开启全新一周!
回想去年此时,学校纷纷开启“网课”模式,大家还在和各种视频直播app斗智斗勇。
签到、打卡、连麦、线上提交作业......
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对在屏幕两端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是难忘而新奇的体验。
上海卢湾中学的同学们,就在视频中记录下了自己对于网课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或吐槽或调侃,或主观或客观,当电子产品撞上学习生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快来和小绿叶一起围观这次网课“翻车现场”纪实!
Q:网课给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同学甲:在家上网课,终于可以不用早起赶车,可以赖床啦!
同学乙:电子产品正大光明搬上桌!
同学丙:边上课边画画?
同学丁:抄不完的笔记可以截屏,甚至可以打印呢~
这些同学的大实话,是不是戳中了大家的心声呢?
Q:那么,网课除了便利快捷,有没有什么缺点呢?
因为网卡,整个人像风火轮一样满房间跑。
在临时抽查背书时被全班同学都盯着,超紧张。
上体育课时,尴尬地在电脑桌前手舞足蹈。
其实,不仅同学们在努力适应线上学习的节奏,老师们也有很多话想说......
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开始适应“战场”从黑板前到屏幕上的转变。
这些酸甜苦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回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
想看更多线上学习期间的趣事和吐槽,快来点击收看这份线上网课“吐槽大会”吧!
趣味手工学美育
节目时长:20分钟
碧水蓝天,鸟语花香,大自然赐予世间万物美丽的宝藏。
但曾几何时,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让地球悄悄变了模样。
自然界的种种警示正在提醒人们——保护自然环境就是在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环保意识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
本周的《一起来成长》节目将和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的何鑫老师着眼于环保话题,邀请同学们共同畅想、一起行动,建设美好家园。
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保护环境的做法吗?
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拒绝过分包装、选择节能家电等……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项全球性重大课题,从垃圾分类到少用一次性消费品,从节约用水用电到绿色出行......
如今人们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已经越来越强。
增强环保意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要落实到行动中。
只要你有心,生活中很多被我们丢弃的物品都可以拿来再次利用,制作成艺术品。
小小手造设计师们围绕美丽普陀,以天马行空的艺术创意和创新环保的绿色理念制作出了众多的优秀作品。
展现了绿色生活之美,宣传环保理念,表现了他们对城市美好未来的向往。
来看看小小手造设计师们的创作吧!
本期节目,我们将聚焦节约能源中的环保话题。
来自普陀区新普陀小学和树德小学两所学校的同学们做客演播室,介绍自己的绿色设计和制作过程,分享环保理念与奇思妙想。
准备好了吗,一起来探索节能环保的世界吧!
清明到底“清”在哪儿?
节目时长:8分钟
4月,清明时节到来。
清明,是气清景明之意,正是鸟语花香的盛春时节。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
清明之名,便表征了这一时节的天气是清新、明媚、和暖的。
人们在这时,都会回老家去扫墓祭祀,表达对故去之人的“思时之敬”。
清明时节雨纷纷,时至清明,南方地区气候开始转暖,春意渐浓。
气候变暖,降雨也会增多,此时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那么清明时节,有哪些好吃的呢?江南一带,在这时就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油绿如玉的青团子,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此外在这天,古人还有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放风筝、荡秋千、打马球、拔河、踢蹴鞠,直到今天,不少活动依然盛行。
郊游踏青、不负春光,一起在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继续勤奋耕耘吧!
本期周刊更多精彩
戳图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