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博士后张雷当交.警,引发轰动争议,很多学者说,可惜了,没出息——那摇头晃脑叹息连连之态之声至今在目在耳。15年后,2014年就确诊癌症的张雷携带一篇写在大地上的大论文冲上热搜,又成焦点,这次打了许多人的脸,那是啪啪地,咣咣的,砰然有声——这是我读环球人物12月3日近5000字张雷专访的第一联想。
满头飞雪的张雷48岁了。他的“大论文”实体论证部分有一处还在完善——那是由他设计的“全新的智能化会议室和实验室”。
在京城一处交管楼,有一间挂牌“张雷工作室”,这是起草论文和完善论文的张雷空间,但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在“大田”在室外写成。
报道说,张雷15年事.故现场勘查从无出现错漏,主持和参加省级以上科研课题7项、制定行业标准1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行业专家承担数十项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和认定工作——紧急事.故,张雷到场,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想起当年咱老人家说钱学森——一个人顶几个师。将大比小将小比大都一样,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事实,如果钱学森和张雷只会在书斋里写论文,只能在行业期刊在顶级专业期刊发论文,那他们还会赢得顶多少人的评价吗?
联想到有名人、大名人,一说当年有啥贡献,就拿论文说事,甚至挂名论文三作四作也一直在嘴边,而今说专业却顾左右只言他,胡说起来一人顶一群——也是很能“顶”,有用吗?只有误导作用。
当年张雷当交.警,也是风里来雨里去,一步一步惹人注目。后来知识用上了,堪察现场,物理学用上了,痕迹学用上了,心理学用上了,于是张雷大论文的论点论据一点一滴攒成了。
如今人们还在争,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要给多少钱,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当农民怎么了?进工地进车间怎么了?当环卫怎么了?送外卖怎么了?当护理怎么了?这都低人一等吗?
张雷当年博士后出站,去当交管,质疑非议就特多:国家这弄啥,浪费人才啊!张雷这为了户口?为了铁饭碗?没有真才实学吧?没有门子吧?
当年质疑一众发声种种,也包括有门子有“真才实学”进了象牙塔的能写论文的,看今天张雷,还说什么?又拿什么比?
环球人物给我们推出一篇“奇闻”,张雷15年以前就是奇人,如今又成奇人,彼奇此奇都是张雷一个人,张雷还是张雷,但张雷其人其事其轨迹以及所引发的舆论种种,前后对比让人深思,上要思,下要思,纵横都多有思点,都该深入挖掘,整理成有用“论文”,以影响指导年轻学者不投机、不讨巧,走正路,干实事,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百.姓得实惠。
张雷目前病情稳定。据张雷说,不去管它,干自己想干的事,把它忘了,它就跑了——真奇人也!
(注:环球人物张雷专访原标题:《博士后当交警,15年后突然火了》
#看见人间百态#